未觉夏光敛,时序已新秋。
悄然间,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中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作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它承载着暑去凉来的自然密码。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即终止,处暑即"出暑",代表着炎热的消退、暑气的终结,其英文表述为 End of Heat。
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渐次成熟,又到一年秋收农忙时。民间流传着"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等谚语,生动描绘出这一时节的丰收图景。
值此节气,各地都有饶有趣味的传统民俗。例如"处暑十八盆",古时洗浴条件有限,人们多以用盆接水洗澡,因处暑后余热未消,还需连续洗浴十八天,方能感到真正的秋凉。又如"开渔节",处暑过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常举办多种庆祝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鱼虾满舱。此外,处暑在时间上与中元节相近,节气习俗中也融入了一些祭祖思古的活动,比如祭祖迎秋、放河灯等。
在饮食方面,民间还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滋补,老北京人讲究吃处暑百合鸭,江苏地区则习惯将做好的鸭子与邻里分享,谓之"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此外在福建福州,处暑节气人们习惯以龙眼配粥,认为可补益夏日消耗的元气;广东人此时常饮苦凉茶,寓意入秋"食苦"以清热;浙江人则偏好酸梅汤,俗语称"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
四时流转,亦成诗章。古代文人常以处暑入诗,绘景抒怀。白居易笔下"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勾勒出新秋的清朗;元稹的"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将金秋的丰收静美尽收诗行;陆游一句"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更是道出人们对初秋的由衷喜爱。
处暑,是夏的告别,也是秋的启程。伏暑已去,凉秋渐至,不妨邀上三五知己,趁清风正好、云淡天高,漫步郊野,静观云卷云舒,细品人间百味。
微信审核 | 陈向阳
视觉设计 | 栾晓雁
视频内容 | 平悦
微信编辑 | 郭庆娜
嘉汇优配-嘉汇优配官网-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