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与隆昌共建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受访者供图)
\n12月11日清晨6点,冬日寒气逼人,位于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的壬河农机专业合作社蘑菇基地,一簇簇刚刚采摘的鲜嫩平菇被打包装车后,将经泸渝高速公路发送到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销售。
\n“从9月中旬开始到明年4月,每天都有新鲜蘑菇发往双福农贸城,多则五六千斤,少则两三千斤。”蘑菇基地负责人黄进军说,基地种了30亩蘑菇,已成为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绿色蔬菜保供基地。
\n黄进军是重庆江津人,在老家从事蘑菇种植10多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伐加快,2023年,他来到四川斗笠村,组建壬河农机专业合作社,“跨界”种蘑菇。
\n在泸渝高速上奔驰的这些蘑菇,只是泸县、合江、永川和江津共建百万亩“巴蜀鱼米之乡”的一个缩影。
\n近年来,合江县在产业规划上与江津区同频共振,除了蘑菇,还合作发展油菜、土豆等农产品种植,以及稻鱼、稻虾、稻蟹等“稻+”种养业。
\n蜀水绕巴山、川渝一家亲。
\n得益于地域相接、气候相近、农业主导产业相似,川渝两地不断打破边界,助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成型起势,为成渝中部崛起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n泸县玄滩镇稻虾养殖基地引进的台湾大头虾。(受访者供图)
\n建起12公里稻虾产业环线 川渝“跨界”共赢
\n正当合江县白米镇的蘑菇大丰收时,距此60公里以外的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稻虾田里,小龙虾也正在疯狂生长。
\n“我们的小龙虾春节前后就可以上市,4月份销售结束,要赶在5月份湖北小龙虾大量上市之前,抢占川渝的早春虾市场,才卖得起好价钱。”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大伦介绍。
\n泸县玄滩镇地处“巴蜀鱼米之乡”的核心区,近年来着力探索稻虾养殖业,已培育稻虾相关农业专合社8家,吸纳养殖大户260余户,建成稻虾共作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带动全镇发展稻虾养殖2万亩,成功打造川渝交界区域稻虾养殖样板。
\n纵观全国,稻虾养殖基地并不少见,玄滩镇何以成为示范?
\n“‘双稻双虾’是核心技术。”玄滩镇党委书记余萍告诉记者,双稻即一季稻加一季再生稻,双虾即第一季水稻栽秧后,5月喂养台湾大头虾,9月起虾,10月至次年4月养殖小龙虾,大部分虾销往重庆和成都,亩均纯收益可达1.3万元。
\n凭借距离重庆只有10多公里的交通优势,玄滩镇还建起一条长达12公里的稻虾产业环线,吸引了众多来自永川、荣昌、泸州等地的川渝游客前来体验。每逢节假日,来此赏虾、钓虾和品虾的游客经常“一桌难求”。
\n玄滩镇的稻虾产业并非单打独斗,也是川渝两地共建百万亩“巴蜀鱼米之乡”总体规划的题中之义。
\n按照规划,泸县的玄滩、毗卢和永川的来苏、宝丰等毗邻乡镇发展稻渔高效种养业,集中共建规范化稻虾基地20万亩,其中泸县15万亩、永川5万亩。
\n目前,玄滩镇正加速与毗邻的重庆区县在基础设施上实现互联互通、在生产技术上交流互助、在销售渠道上积极共享,持续释放稻虾养殖规模效益。
\n“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稻双赢,搭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快车,玄滩镇将有效利用川渝两地的政策红利,整合土地、资金、客流等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延伸强链发展,与重庆抱团发展、‘跨界’共赢。”余萍说。
\n从1.0到3.0,永泸两镇的农业“进阶”
\n“无人机喷洒作业时起点风,农药都要落到永川吉安镇的田里。”在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田间,泸县立石镇村民开玩笑说道。
\n“这两个川渝边界上的镇子田挨田、土挨土。2021年,两地着手共建占地6000亩的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永川吉安镇党委书记胡波告诉记者,经过2年多的合作,示范园规模已经达1.1万亩。
\n2023年12月,立石镇5个村与吉安镇5个村分别注资,联合组建川渝首个跨省市强村公司——重庆市永泸强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n自此,两个镇子的农业发展开启了从1.0到3.0的“进阶”之路。
\n众所周知,泸州盛产白酒,对高粱需求量大;永川盛产豆豉,对大豆需求量大。两地因此素有合作,吉安镇农户种植的优质高粱,常常进入泸州市场;立石镇的大豆,也备受永川市场欢迎。
\n而永泸强村公司成立的第一步就是推广“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打造两地农业升级的1.0版本。
\n一方面,泸县现代农业园区以订单形式为泸州酒企提供优质高粱,永川吉安镇5个村高粱种植大户被纳入该合作模式,种植面积达2000亩。
\n另一方面,两镇10个村子实施“大豆—高粱”间作,提升大豆产量,预计到2025年推广“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3.6万亩以上。
\n立石和安吉都是农业大镇,除了高粱和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也接近4万亩。为此,永泸强村公司推动大米加工厂顺利落地,打造合作2.0版本。
\n大米加工厂落在吉安镇寒泸村,吉安镇负责厂房建设,立石镇负责仓储建设,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到重庆进行仓储建设,之前我们根本想都没想过。”泸县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明江说。
\n据了解,按照规划,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将规划建设核心区2.3万亩、拓展区1.5万亩、辐射带动区12万亩,还将引进职业经纪人与强村公司合作,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进击现代农业3.0版本。
\n5月13日,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技术人员准备将种子装进植保无人机进行无人机播种。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n消失的边界里,荣内两村迎来“新生”
\n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良田相接。初冬时节,走进重庆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一幅静谧美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
\n沿着村里的沥青路向西,不一会儿就来到四川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如果没有当地人指引,外人很难看出这片区域分属川渝两省市的两个村。
\n而就是在这地理上融合的边界,孕育出合作的新空间。
\n“普陀村、三合村虽然毗邻,但分属重庆、四川两个行政区,以前双方几乎没什么互动,村民收入微薄、环境脏乱差,两个村子间连一条像样的沥青路都没有。”普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强告诉记者。
\n改变发生在2021年。
\n“当年3月,川渝在毗邻地区规划建设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荣昌与隆昌共建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就是其中之一。”唐强介绍,园区规划面积19.6万亩,其中重庆荣昌10.1万亩、四川隆昌9.5万亩;涉及两地“七镇一街道”,其中先行区3.5万亩,三合村和普陀村均位于其中。
\n要把规划从“纸上”落到“地上”并非易事,产业共生就是关键。
\n三合村党委书记王东说,“通过反复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协调,园区最终决定按照坡上猪场油茶(茶叶)种养循环、水田稻渔综合种养、旱地高粱油菜轮作的发展思路进行产业布局。”
\n以生猪产业为例,两地发挥“荣昌猪”“内江猪”独特品种资源优势,在交界处共建“双昌”示范猪场,打造国家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和种猪供种高地。
\n琪金集团与两个村签订合作协议,带动农户养猪,依托荣昌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支撑,将示范猪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一流的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猪场。
\n此外,荣昌、隆昌还围绕共建40万亩“双昌”稻渔任务(荣昌15万亩、隆昌25万亩),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及繁育、推广、开发等合作,建设稻渔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片。
\n截至目前,“双昌”园区共建了4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和5公里长的引水灌溉渠道,已实施道路交通、稻渔基地、智慧猪场、美丽新村建设等30余个项目,今年底园区内人均年收入预计将达到2.6万元,携手建设巴蜀美丽宜居乡村样板。
\n\n原标题:双城周刊|我帮你种高粱,你帮我种大豆 特色农业“跨界开花”嘉汇优配-嘉汇优配官网-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